央视《乡土》节目组走入霍山,一探米斛究竟

石斛知识 本站编辑 暂无评论

 北纬30°一直是蕴藏神秘奇迹的所在。在这条纬度的东方,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素有“西山药库”美誉的大别山北麓海拔450米范围内,存在着一种中国历代君王苦苦寻觅的长生仙草——霍山米斛。日前,央视《乡土》节目摄制组挺进大别山腹地霍山县,与当地采药农一起,一探米斛究竟。

艰难寻找霍山米斛

悬崖上采药人个个化身武林高手

霍山米斛,即霍山石斛,又称皇帝草。自古以来,当地人就因其极高的滋补价值尊称其为“救命仙草”。据道家经典著作《道藏》记载,霍山米斛与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一同列为“中华九大仙草”,霍山米斛名列其首。

此次带领记者寻找“救命仙草”的刘正言今年已是71岁,上山采药已经40余年了,几乎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采药。在上山路上,刘正言老人家告诉记者,野生霍山米斛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上山采药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寻找”上。刘老师傅连用几个感叹词表达了救命仙草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之严。

霍山米斛生长的环境归纳起来是六个字,即山谷,水傍,石上。有时也会长在参天古树上。它的生长要求温度不能太高,在通风比较好,比较凉爽,雨量充足的地方才能存活,这就导致了霍山米斛生存的地方一般远离人间烟火。

极为陡峭湿滑的山路上,刘正言老师傅一边走,一边还要用镰刀开路。记者却只能手脚并用向上爬,同时还得不时注意脚下松动滚落的山石,以免发生危险。

依据多年的经验,经过一番艰难的攀爬与寻找,刘老师傅终于找到了一处可能会长有霍山米斛的地点。为了观察下面是否长有米斛,他站上一棵长在山石缝隙中的树。树枝并不粗壮,而且还是倾斜长在悬崖上的并且十分危险。经过了一番观察,刘老师傅觉得下面并没有米斛。“太难找了太难找了,准备换个地方在找找。”刚下树的刘老师傅向记者感叹。

长时间的攀爬,对人体力的消耗很大,为了保证刘老师傅的安全,刘正言的儿子决定代替父亲寻找米斛。刘老师傅的儿子刘宗坤十八九岁就开始和父亲一起上山采药,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在基本确定了一处可能存在霍山米斛的峭壁后,刘宗坤指着身上带着的“秘密武器”告诉记者:“采摘米斛,这个是个好家伙,虽然很原始,但是很有效。”


采摘米斛在旁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但在刘宗坤眼里已是平常。在采药前,首先要选好一颗树干粗壮的树,把绳子牢牢地拴在上面,不能够有任何松动;其次,将绳子的另一头穿过保护圈并拉紧,然后根据采药人身体的大小把保护圈穿到臀部附近;最后背好用来装米斛的袋子,就可以下悬崖了。刘宗坤说,每次上山采米斛至少需要两个人,有一个人需要在上面收放绳子,一个人的话是非常危险,也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当刘宗坤下去查看米斛时,刘老师傅在上面紧紧拽着绳子,毕竟绳子另一头关系到自己儿子的生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

在悬崖峭壁的每次上下,对采药人的体力、眼力、耐力都是一次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刘宗坤这一次终于发现了生长石缝中的野生霍山米斛。虽然只有一丛,但是在野生霍山米斛极其稀少的环境下,已是非常难得。

由于霍山米斛在1987年被国务院将霍山米斛视作药界大熊猫,列为野生药材保护品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植物名录》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2012年,霍山米斛更是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禁止采摘。权威数据显示,野生霍山米斛几乎濒临绝迹,年产量已不到1公斤。因此,虽然看见了野生霍山米斛,但是刘宗坤并没有采摘,这一次主要也是为了看看野生霍山米斛的生长环境,再现艰难的采摘过程。

转载请注明:华亿平台网页 » 央视《乡土》节目组走入霍山,一探米斛究竟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