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黄璐琦、肖培根、王永炎主编出版了《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书中将霍山石斛列为“一级濒危药用植物”开展资源调查c其中霍山石斛的调查报告由俞年军、刘守金、方成武、刘鹤龄、何祥林完成)。
摘录其中有关记载如下:
1.生态环境及种群特征
霍山太平畈乡的五峰山,所属群落为山地雨林,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300 mm左右,无霜期217~220日。
地带性土壤属于黄棕壤或山地黄棕壤。样地设置为200M2,霍山石斛分布在岩石上,为山地混合林类型。其上结构由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组成,伴生物种乔木层主要有高大乔木如马尾松等,麻栎属灌木和满山红;
藤本有野蔷薇、爬藤榕等;草本植物有黄精、茜草、大花威灵仙等。样地资源受破坏程度不高,裸露地面程度较低。
在对样地的霍山石斛植株统计数量看,野生霍山石斛生长缓慢,岩石覆盖面积不高,沿着岩石的缝隙分布, 自然更新能力也缓慢。岩石上方多为
草本或藤本植物,周围有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伴生。
2.野生资源现状
霍山石斛资源已经濒危枯竭,应该列入重点保护品种。项目组调查和走访发现石斛很难在该地区发现了。
本次调查于2008年5月10日在霍山县太平畈乡五峰山上一处,发现了野生的霍山石斛(米斛)该植株生长于悬崖下,朝西北方向的悬崖凹陷的石块上,上方岩石突出。
根据观察在10点以后的阳光可以被遮挡,周围通风良好,无明显遮阴物。在这个时期,茎短而粗,丛生,淡黄色,上细向下逐节变粗。正为花期,花为白色,下唇瓣内上有黄色带纹。
经过俞年军和刘鹤龄老师现场鉴定,与当地栽培的米斛花期一致,花的形态相似,可见现栽培的米斛其原种由当地野生而来毫无疑问
(补注:为本书的出版,2015年5月5日,在李名海、何祥林带领下,魏刚、戴亚峰、李世海等众人一同对此处野生霍山石斛进行了拍摄,首次留下了霍山县野生霍山石斛的清晰身影,见本书封面
及本章第一节。此时离2008年发现已有7年时间,此处野生霍山石斛长势仍十分良好)。
项目组同时对不同的地方如太阳乡 等进行走访和实地调查,其他地方没有调查到霍山石斛。根据调查结果,霍山石斛已经很难发现,说明该品种已经濒危。
这与第三次全国中草药普查结果基本一致。在第三次全国中草药普查中,仅发现少量野生,如在霍山县的落儿岭采集到(测算资源量为1 8 kg鲜品)。
2008年项目组在太平畈发现一处c测算资源量为2 kg鲜品),以后就列入濒危药材并开展野生变家种研究。
转载请注明:华亿平台网页 » 一级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一野生霍山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