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代赵学敏、赵学楷二兄弟对霍石斛或霍山石斛记述至今的二百多年历史进程中,除木村康
等专题研究论文外,尚未见国人对枫斗这一传统而又名贵的中药及中药保健饮品的起源、历史上上枫斗的商品规格、植物基源等各方面有过比较全面、详尽的阐述。
即使在木村康一等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或包雪声、顺庆生《中国药用石斛》等著作中,也仅是一带而过,而且,尚存在一定问题,而有必要对枫斗的一些历史与现状等有关情况,予以进一步的调查考证,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1.清代时期
起源于安徽霍山县的霍石斛或霍山石斛,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的一种“形曲不直”及另
种“有成毬者”的二种形式的产品,特别是后一种,与今日风行的枫斗,无论从加工方法、产品形成以及应用方式等多方面来看,二者基本或完全一致,因而过去的这二种产品就是枫斗的前身。
换句话说,最早期的枫斗产品起源于安徽霍山,是用产于安徽霍山(大别山区)的我国特有植物物种,形体特别矮小的石斛属植物一一霍山石斛的茎加工生产的。
不过当时只有枫斗之实,而无枫斗之名。
关于商品药材霍山石斛(霍石斛、霍山石斛、枫斗、霍斗、仙斗)的植物基源及植物学名问题,包雪声、顺庆生在《中华仙草之最一霍山石斛》(2003年)一书中有详尽的记述与分析。
现简要摘记如下:据赵学敏、赵学楷两兄弟在他们]所著《本草纲目拾遗》《百草镜》二书中记载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芯,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及颖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赵学敏又引用年希尧集经验方曰1:“长生丹用甜石斛,即霍石斛也。
范瑶初云:霍山属六安州,其地所产石斛名米心石斛,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干之成团,他产者不能米心,多不成团也。”根据以上记载,赵氏两兄弟所见所述是一种形体特别矮小的石斛,它在笔者等所见到、栽种及鉴定的数百份60余种石斛属植物中,只能与20世纪80年代初产自安徽霍山,并由唐振缁、程式君两位命名并发表于1984年的新物种霍山石斛相互符合。
至于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学者发表的不同学名,有可能是各人所见与所掌握的标本与资料不一而引起的霍山县所属大别山区及邻近省份山区,除霍山石斛以外,还有铁皮石斛、细茎石斛及重唇石斛的分布。
鉴于从清代起,霍山石斛植物资源逐渐枯竭,当地群众后来遂逐渐用这些石斛替代霍山石斛加工生产枫斗,这种推测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后至20世纪的早期,长达近250年的历史中,出版过甚多本草著作,未能从中获得确切的关于霍山石斛或枫斗的记载
2.20世纪的前50年
20世纪的前50年有多本著作,特别是日本人村康一“中药石斛生药学研究”第一报、第二报、二文中有对枫斗比较详尽的记载。
此外,还有个别著作中有些论述,现摘录并分析如下
(1)阳福清等《文山风物》(1997年)一书记载道:“广南西枫斗是国内外知名的天然药用饮品。
20世纪的20年代,广南人民利用本地资源,从浙江请来师傅指导加工,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加工环节和技术,生产出天然药用饮品。产品远销国内外,至今仍是云南省独特、名贵的饮品”。
从以上的一些记述来看:
一是云南文山州所属广南县,在20世纪初的20年代已在开始从事枫斗的加工这可能是云南加工生产枫斗的最早历史记载:
二是加工生产枫斗的技术是由浙江的师傅指导的,说明早在此前浙江药农已在从事枫斗的加工或经营。我们推测至今至少已有100年左右或以上的历史
3.20世纪20年代时
广南当地用于加工生产枫斗的原植物为何种石斛属植物,该书中没有明确科学的记载。
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据文献资料记载以及笔者等在20世纪60年代起从文山、曲靖十余个县所获得的鲜石斛标本,经栽种鉴定,大部分是铁皮石斛,当地称“黑节草”,因而可以判断:当时铁皮石斛植物资源在当地相当丰富,因而推断20世纪20年代用于加工生产枫斗的原料可以相信主要是铁皮石斛
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中对石斛与霍石斛二名是以并列为二种药物的方式记载。
在石斛名下是将霍石斛作为石斛的处方用名解释的,还引用了与霍石斛、枫斗有关的些别名,如:“米心石斛”“霍山石斛”“风斗石斛”“真风斗”等。在霍石斛名下,仍解释此名为石斛的处方用名,此外,还出现了一个新名称:“风斛”。
从以上记载来看:一是当时《中国药学大辞典》中除对霍石斛有一定记载外,还在另一本配套书:《中国药物标本图影》(1935年)中收集了“霍山石斛”及“耳环石斛”的两个样品的绘制图。前者为“形曲不直”状,两端略尖,看来是一种很小的石斛的茎加工而成:后者“耳环石斛”与现在的枫斗外观看基本一致加霍
是在记述中出现了几个特别的名称,如“风斗”“真风斗”“风斛”等几个名称,这是在霍石斛产品出现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后的系统完整记载与枫斗有关的名称,并已在本书的前面有与所论述;三是《中国药学大辞典》编者是将“石斛”与“霍石斛”作为两个中药并列记载的值得深思。说明当时该书编者对该两种石斛的关系未能弄清,从商品看,两者性状、大小相距甚别远,因而选择以上方式记述
关于《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对石斛的植物基源定为:石斛,这可能是根据日本文献而如此记载的,包雪声、顺庆生已在《中国药用石斛》一书有所详述:霍石斛未见记载其学名
日人木村康一曾对我国产石斛,包括枫斗的历史、生产情况、商品规格及植物基源等方面做过较为详尽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前三部分,木氏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历史与当时的情况,但是在植物基源方面,由于当时我国石斛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等情况还没有得到全面调查鉴定与弄清,因而有些欠缺,但还是反映了一定情况,如对“霍斗”记载时鉴定是用重唇石斛加工生产的,而市上所称枫斗大多是以铁皮石斛加工生产的有些或是用细茎石斛加工生产的,这是其一:其二,木氏的记述中,当时加工生产或经营枫斗的地方,主要在上海的一些药行及中药店。它们]是:上海积盛荣(是一家石斛专营企业)、上海永春园、上海川南美、上海元大、济生堂、上海三昌洋行;
浙江省有杭州五昌药行:北平(京)有乐寿堂等。此外,从木氏收集枫斗的产地来源及规格分别有:“福建枫斗”“抚州枫斗”“老河口枫斗”“云南枫斗”“贵阳枫斗”“广东枫斗”及北京的“耳环石斛”。
其三,木氏还提到上海三昌洋行从事石斛及枫斗的进出口业务。当时日本产的石斛,以“日本鲜石斛”“东石/19斛”“鲜东斗”“东斗”等名义远销上海。
从以上记述来看,可以明确得知:一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上海是枫斗的主要加工地之一,如上海童涵春堂于1935年就经销真正霍山绿毛枫斗(《申报》
9369.30报道,见本书第一章)。此外,福建、江西、湖北、云南、贵州及广东等省也均有枫斗来货,说明上述产地有可能曾从事枫斗的加工业务。
因为,上述省份均有石斛属植物的分布,包括铁皮石斛,细茎石斛等在内,至于从北京乐寿堂收到的样品,是否是北京加工生产还有待考证,因为北京及邻近地区均无石斛属植物的分布,其二,当时上海的三昌洋行,说明当时石斛药材或枫斗为一种进出口商品,并可能是由日商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石斛的原植物主要是细茎石斛。
笔者摘录其样品名称并解说如
A.云南枫斗为一种形曲不直产品,据绘制图表明是由石斛属植物的幼茎、成长茎的中段部分及基段部分加工而成
B.老枫斗为一种呈松散卷曲状的产品,系用石斛属植物整条茎(稍短茎)加工而成C.广东顶上枫斗为一种形曲不直或略为卷曲的产品,系用石斛属植物的幼茎、成长蒸的基段
0.耳环石斛为一种形曲不直产品,系用石斛属植物一种的幼茎加工而成。黄草为一种形曲不直加产品,系体较粗大F.老河口无芦枫斗为一种形曲不直加工产品,系用石斛属植物的幼茎、成长茎的基段部分加
而成。虽标明为无“芦”,实际还残留茎的基部及部分须根
G.顶上云南枫斗为一种呈松散卷曲状的加工品,系用石斛属植物的成长茎的基段部分及幼茎加工而成而成H.贵州中1等枫斗为一种呈松散卷曲状的加工品,系用石斛属植物的成长茎的基段及幼茎加工工而成云南中等枫斗为一种略加卷曲的加工品,系用石斛属植物的成长茎的中段及基段或幼茎加
1安徽中等枫斗为一种略加卷曲的加工品,系用石斛属植物的幼茎或成长茎的中段部分加工而成。四
k.福建枫斗为一种紧密卷曲的加工品,系用石斛属植物成长茎的中段部分加工而成
L.江西抚州顶上枫斗为一种略加卷曲的加工品,系用石斛属植物的幼茎或成长茎的基段部分加
M.云南泸西铁皮(枫斗)似为一种未经加工的、呈更原始状态的石斛属植物幼茎
关于木氏收集的上述13件枫斗样品及原植物基源,木材康一的鉴定结果是2号老枫斗与8号贵州中枫斗+为细茎石斛外,余皆为铁皮石斛,笔者等对此鉴定别e结果持有怀疑态度,特别是其中老河口枫斗,因为我国石斛属植物种类与分布,在当时(20世纪30年代时)还未弄清,所称老河口属湖北省,而相邻近的省份可以包括安徽、河南、陕西、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及江西等省市,上述地区,特别是湖北省与河南石斛属植物的物种种类,从现在来历看,相当复杂。众所周知:中药材的产地(原产地)、集散地或经营地在概念上是不同的,更不能与该药材植物基源(即物种的分布地),在概念上有所混淆。过去,在许多中药的文献中,对此在应用上概念不清,以致以讹传讹化。
如:“老河口枫斗”中的“老河口”三字是取自一地名。即老河口(现为湖北省老河口市),当时的老河口地区也可能有石斛属植物的分布,但是至今没有分布记求的科学根据予以证明。因们不排除取名“老河口”三字来形容产品,极有可能是当时的老河1是枫斗的加工地之一或枫斗的集散地之一,因而把这一产品命名为“老河口枫斗”
那么,所谓“老河口枫斗”是否一定是用铁皮石斛加工生产的呢?
目前,在《湖北植物大全》(1993年)以及《中国植物志》(1999年)二书中并没有湖北省有铁皮石斛的分布的记载(当然,我们不排除历史上湖北省曾有铁皮石斛的分布,后来,由于过度采挖,导致现今该物种在该省已经灭绝的可能),这是其一;其二,老河口枫斗的原材料,绝不可能仅限于第老河口当地,而是可能来自全省各地以及邻近各省。而全省以及邻近省份的石斛属植物也相当繁/121多,种类数达十十种以上。此外,据上海药工经验,“老河口枫斗”其原坯短粗,沸水泡之仍弯曲不直,据此描述历史上所谓的“老河口枫斗}”可能就是在湖北、河南、四川等省有分布的曲茎石斛加工而成。老河口附近地区药农传统有“打金钗”的习俗
转载请注明:华亿平台网页 » 历史上枫斗的加工生产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