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石斛知识 本站编辑 暂无评论

 枫斗的历史,已有250年以上。它最早记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似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毯者,彼土人以代茶茗,谓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文中的这段记述,据笔者等分析不是对霍山石斛的植物形态而言,而是对其产品性状的记述。据这段记载,说明霍石斛的产品有二种,一种是“形曲不直”的自1然干燥品:另种则是“有成毯者”的人工加工品或随意加工成团状的产品。

后者即今市上中药店出售的枫斗。因为,无论从产品形式、加工方法和应用方式等几个方面来看,过去的霍山石斛与今之枫斗两者基本放,不过,现在枫斗加工工艺比较精细而已。据此可以判断赵氏所谓的霍石斛就是现在的枫斗。实际上枫斗的存在远不止从清代开始,可以追测到更久远在枫斗的加工过程中,因加工技术粗糙或简单,产品可以呈不规则团状,或形曲不直的半螺旋状,或呈藏散的环状类似耳环(弹簧状),因而枫斗又有“耳环石斛”之称。

据笔者等分析,“耳坏石斛”为北方药工对枫斗之称,而华东一带产地,均称作枫斗,现在市上的枫斗大多加工成紧密的弹簧状,有些则为不规则团粒状,是因为茎太短小或短小粗大,无法加工呈弹簧状,而随意扭捏

成团粒状,因石斛属植物的茎大多含有黏液成分,黏液固化后就不易散开。

枫斗问世后,颇为当时群众欢迎。因而赵学敏记述道:“近年江南北盛行之。”但是,由于加工生产枫斗的原植物材料一霍山石斛在当地资源稀少,遂出现了假货。

因而赵学敏又记述道有不给,市贾率以风兰根伪充………”导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多以风兰根及霍山石斛的同属他种

石斛来加工枫斗。最初仍以当地霍山县大别山区分布的细茎类型、富含黏性成分的石斛属植物,如铁皮石斛、细茎石解等替代霍山石斛。

后来,则又以当地产的重唇石斛替代,但是近几十年来,铁皮石斛等也逐渐紧缺,资源枯竭,遂以产于于我国云南西南部以及境外国家一些植株较为矮小、茎较

粗壮肉质的“虫草石斛”来替代。

“虫草石斛”(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属于石斛属草叶组)我国约有5种,在泰国及东南亚一带约有20余种。此外,除这些石斛属植物种类外,还有石斛属以外些属的植物种类的茎,也用来加工生产枫斗有40余种。这种情况造成了目前供应的枫斗种类繁多。

转载请注明:华亿平台网页 » 枫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喜欢 ()or分享